无尽藏,900年烟云过往

图片

北宋神宗元丰五年,七月十六的夜晚,江上有清风,山间有明月,明月清风之间,苏轼的《赤壁赋》奔涌而出:“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,而吾与子之所共适。”

他说,这“无尽藏”,我将与你们共同拥有。

那是1082年。

三年后的1085年,他为报答好友“莘老”,画成《潇湘竹石图》一卷赠与。“莘老”,便是苏轼的同年进士孙觉。

图片

宋 苏轼 《潇湘竹石图》

画卷中,数枝自在摇曳的翠竹,两块蛤蜊般的胖石头,浮沉水畔,似写平生磊落。

人与竹石之间,是否有共通的情感?

李唐说,有。

图片

宋 李唐 《濠梁秋水图》

苏轼画下《潇湘竹石图》这一年,李唐20岁。

多年以后,苏轼已死,北宋已亡,李唐也迈入衰朽之年,他画《濠梁秋水图》,画上,庄子背靠大树,笃定地看向惠施,道:“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鱼之乐?我知之濠上也。”

人类的情感,有时并不能互通,然而人类与泉石、与鱼虫的情感,有时竟能相通,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。

对于这一点,阎次平也是举双手赞成的。

图片

南宋 阎次平《四季牧牛图》

阎次平曾于隆兴初年任画院祗候,那时候的南宋,正是暖风熏得游人醉。他笔下的牧牛温和而安乐,似对那个繁华富丽的江南宋朝心满意足。

图片

宋 佚名 《江天楼阁图轴》

站在暖醉熏风中,也有人会驻足回想,模拟着属于过往时代的精细严谨,提笔勾摹长江那边曾经的无边浩漫。(《江天楼阁图轴》归属年代未明,或归北宋,或归南宋)

更有人,视线扫过千峰万壑,筹划着收复巩、洛后的北进计划,想要恢复缺失的那半壁江山。

图片

南宋 佚名 《峻岭溪桥图》 

这张《峻岭溪桥图》,构图没有任何遮拦,一峰一岭清晰可见,山路蜿蜒伸进腹地的样子,更象是作战用的行军路线图——据说,这是有专于恢复的宋孝宗赵眘,派出间谍绘成的谍画。

可惜,有恢复之君时,无恢复之臣,有恢复之臣时,无恢复之君,历史的暴风雪,最后还是摧垮了南宋这座大厦。

图片

南宋 陈容 《云龙图》

不是没有人预感到大厦将倾。

南宋最会画龙的陈容,将对时局的忧虑都藏在了龙图里。他的龙,多是“西北望,射天狼”的姿态——西北,那是南宋已经失去的中原。

陈容是端平二年的进士。就在他中进士的这一年,宋蒙战争全面爆发。

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,南宋灭,蒙元兴。

元军攻破南宋临安城时,李衎(kàn)32岁。

图片

元 李衎《修篁树石图》

1320年,年过古稀的李衎去世。

去世前一年,他曾画下《修篁(huáng)树石图》。作为“湖州竹派”在元代的传人,李衎一生视竹为“全德君子”。

李衎死了,但“湖州竹派”就此绝响了吗?自然没有。因为,有吴镇啊。吴镇不但画渔夫,也画竹子,松石也画得绝好。

图片

元 吴镇 《松泉图》

1338年,吴镇“为子渊戏作松泉”。画上,一株姿态奇异的老松,在空中虬曲蟠空,仿佛倔傲的老人。

是年,吴镇59岁。

他一生倔犟。整个元代,隐士文人们都流行跑圈子——雅集,互赠书画,彼此在画上题诗,连不染尘埃的倪高士也不能免俗,然而,吴镇是独来独往的例外。

这“例外”为自己带来的好处或坏处,想来吴镇并不关心——包括后来被补入元四家的那份“例外”。

与吴镇的倔犟不同的是,元四家中年龄最大的黄公望,是个颇为随和的人。

图片

元 黄公望 《富春大岭图》

黄公望一生好友众多,甚至与小他四五十岁的年轻人也很谈得来。譬如,华亭曹知白的外孙邵亨贞,便是他的松江小友。《富春大岭图轴》就是黄公望送给他以示友谊的礼物。

据说正是因为《富春大岭图轴》,才有了后来的巅峰长卷《富春山居图》。

《富春山居图》前后画了三年,完成于1350年,当时黄公望已经八十多岁。但这位高龄画师,精力当真充沛,绘《富春山居图》的同时,他还勤奋地多线作战。

图片

元 黄公望 《水阁清幽图》

1349年,在画《富春山居图》的间歇,81岁的黄公望完成了《水阁清幽图》。

清幽水阁,是修道的黄公望在人世间惟一眷恋的所在,它在尘世之上,仙乡之侧——总有一天,他会从尘世奔赴仙乡,关于这一点,他很笃定。

1354年,黄公望的肉身终辞尘世。同一年,吴镇也在自己垒好的“梅花和尚之塔”中离世。

不知吴镇的邻居盛懋(mào),对此会有怎样的感慨。

盛懋,曾经比吴镇更有名。

图片

元 盛懋 《沧江横笛图》

那些后来被历史遗落的人里,盛懋算是一个。盛懋的老师是陈琳,陈琳的老师是赵孟頫,他幼承家学,后来又得赵氏一脉衣钵,早早便声名鹊起,他的青绿设色《沧江横笛图》,显见有来自赵孟頫的影子。

和盛懋一样被遗落在历史里的,还有边鲁。

图片

元 边鲁 《起居平安图》

边鲁《起居平安图》里素洁的风格,也来自赵孟頫——在赵孟頫的影响下,以水墨勾绘花鸟的风气,于元代中后期逐渐成为潮流。《起居平安图》的画意不难解读,“鸡鸣将旦,为人起居”,又有“竹报平安”,故而合成为“起居平安”。

只是,此时战乱渐起的大元朝,还能保人“起居平安”否?

隐居于会稽的陈选会回答:即使有,也是暂时的。

图片

元 陈选 《岩阿琪树图》

1357年,隐士陈选于山中绘下《岩阿琪树图》。

这一年是至正十七年,元朝廷已失去对许多地区的绝对掌控力,张士诚、陈友谅、朱元璋各方势力正拉锯对峙。后一年,战火更蔓延到陈选隐居的会稽。

陈选隐居山中,并非不问世事。那条与外界连通的溪上木桥,已隐隐透露了陈选的心思。果然,入明后,陈选出山成为泰和县县丞。

隐居,出仕,很少有哪个朝代的读书人会象元朝的读书人这样,在两极之间频繁横跳——在这样的情势中,隐居者不知何时就当了官,当官的也不知何时就跑回去隐居了。仕者与隐者,似乎成了同一个群体,比如,朱德润。

图片

元 朱德润 《秀野轩图》

朱德润早年曾得元仁宗、元英宗赏识,元英宗崩后,他回家闲居近三十年,后来又出仕,又隐居。

1364年,71岁的朱德润避居于好友周景安的秀野轩附近,感于幽居之所的佳木秀卉、重岭叠溪,提笔写下秀野轩及附近实景,是为《秀野轩图》。

从未在隐居和出仕之间横跳的,倪瓒(zàn)算是一个。

图片

元 倪瓒 《苔痕树影图》

倪瓒未曾在元朝廷出仕,也拒绝了明朝廷的邀请。元亡后,自认是元遗民的倪瓒在画上题诗,从不写大明年号。1372年,他为潘仁仲题写《容膝斋图》,写的是“壬子”,同一年,他为道士朋友安素居士绘《苔痕树影图》,也只是落笔“十一月五日”。此时的倪瓒,已是家财散尽、漂泊无定的暮年,他在画上题道:“闻道安素斋中,能容狂客孤吟”。

孤吟,如那只卓尔独立的孤鹤吗?

图片

元 倪瓒 《鹤林图》

《鹤林图》是倪瓒为另一位道士朋友周玄初画的。据说,周玄初会法术,能天外呼鹤、除妖杀狐、招魂荐亡、祈晴祷雨,后来周玄初在丹霞密林中筑来鹤轩,披鹤氅(chǎng)衣,手执黄庭经,常焚香默坐,人称鹤林高士——那只立在祭坛旁逍遥独步的鹤,大概就是周玄初于天外呼来的仙鹤吧?

1374年,倪瓒死。1385年,王蒙死。

到这时,元四家凋零殆尽,明四家还未出场,略显寂寞的画坛,浙派匆匆上场又匆匆离场,还要再过一些年,才有夏昶(chǎng)光芒四射。

图片

图片

明 夏昶 《淇澳清风图》

1458年,夏昶为好友丘允辉画下《淇澳(qí yù)清风图》。

淇澳,出自《诗经》里的《卫风 淇奥》篇,“瞻彼淇澳,绿竹猗猗(yī yī)”,意思是“看哪,淇水岸边,那些竹子好漂亮啊”。

此时夏昶已是大明第一写竹高手,西凉等国尤对夏昶的墨竹钟情,坊间传闻“夏卿一个竹,西凉十锭金”。

但夏昶已经72岁了。在他之后再次震撼世人的,会是谁呢?

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,会说,“是沈周啊”。

这一年,沈周32岁,刚开始学画第二年。

图片

明 沈周 《落花诗意图》

五十年后,不负我们期望的沈周,已是大明文艺圈不可撼动的领袖人物,也是文徵明(zhēng)心里的神仙人物。

1504年暮春,走过大半辈子的沈周,得到了许多,也失去了爱子、挚友和健康,那年春天他病了一个多月,等他能出门看看的时候,发现树上的花都基本落光了。还没看到花开就落了,沈周心里的怅然,可想而知。他画下《落花诗意图》,并写了三十首落花诗,以纪念水流花谢的人生。落花诗唱和后来席卷整个吴中,成为文人胜事,其中最为感慨的,是唐寅。

唐寅与文徵明都曾向沈周学画,但他真正的绘画老师,是周臣。

图片

明 周臣 《柴门送客图》

“师不必贤于弟子”,这话后来应验在周臣和唐寅这一对师生身上。唐寅的名声远超老师周臣,周臣曾刻苦临摹李成、郭熙、李唐、马远等作品,画技高超,从技法上其实很难分辨出周臣和唐寅的优劣,那为什么周臣会输给弟子唐寅?有人说:“周臣只少唐生千卷书耳。”也许因为这个原因,周臣即使经常画唐人诗意、宋人诗意——譬如《柴门送客图》就是取自杜甫诗“相送柴门月色新”,但周臣画中之意,与才子唐寅的丰沛灵动,还是有微妙区别。

但同样是“少唐生千卷书”,画工出身、同时也是周臣弟子的仇英,却凭着他逆天的画技,挤进了明四家,成功占得一个名额。

命运,有时候真的很难说。

图片

明 仇英 《采芝图》

图片

明 仇英 《松溪横笛图》

仇英修道,也善画修道为题材的画。他常常用他的葫芦形的印,在完成的画上小小地盖上一个印,又在不起眼的角落,小心地署上自己的名字“十洲”或“实父”。

明四家中,仇英是最低调的一个。无他,有人太耀眼了。比他年长二十余岁的师兄唐寅,是五百年才会出一个的、天才的存在。

图片

明 唐寅 《关山行旅图》

唐寅自称“江南第一才子”,他也确实当得起这个自称。

天才降到凡间,多是来历劫的,唐寅的劫,就是轰动一时的科考作弊案。

1506年,被科考作弊案所累、削去一切功名的才子唐寅已回家乡苏州闲居了六七年,心中阴影,仍然未能消去。他的画中,多有陡峭峰岭、崎岖山道、疲惫行人,“关山难越,谁悲失路之人”的悲凉时常浮现在唐寅心头,那些倔犟虬结的老树,也在述说着他的不甘心。

图片

明 唐寅 《看泉听风图》

《看泉听风图》上,也是一样的感慨:“俯看流泉仰听风,泉声风韵合笙(shēng)镛。如何不把瑶琴写,为是无人姓是钟。”终唐寅一生,始终是意难平、意难平。

1524年,唐寅抑郁而卒。而与唐寅同龄又兼发小的文徵明,人生之路却开始越走越顺。

图片

明 文徵明 《蕉石鸣琴图》(局部)

1528年,从京城退休回家的文徵明为同乡琴师杨季静绘成《蕉石鸣琴图》,并以工整的小楷抄录了1900字的《琴赋》。

带着“文待诏”的清贵身份回苏州的文徵明,声誉鹊起,所须应酬的“雅债”,数不胜数——沈周之后,文徵明是新的文艺领袖。

是年,文徵明59岁。唐寅若在世,也当是59岁。

唐寅也曾为杨季静画过《南游图》和《琴士图》。吴中文艺圈的交游,向来很热闹。

图片

明 文徵明 《停云馆言别图》

1531年初秋,文徵明的小友王宠将到南京参加乡试的最后一场考试,临行前到文徵明家中的停云馆告别,因此有了《停云馆言别图》。

当年中秋,文徵明的儿子文彭、文嘉和小友汤珍、王宠,俱在南京考试,文徵明“独坐南楼”,不免有些寂寞,写诗道:“少年散去衰翁在,独倚南楼到月斜。”

喜好朋友的文徵明,偏偏“十五夜无人”,也许真的是有些寂寞了。毕竟,他是能组团嗨聊到半夜,拉着朋友“中庭步月”的人。

图片

明 文徵明 《中庭步月图》

《中庭步月图》画于1532年,那年文徵明63岁,归乡已有六年,与一干朋友们过着“闲情逸趣”的日子。

明清的文人,可能要算是五千年来最有“闲情逸趣”的一群人。仔细品读《中庭步月图》的图和跋,可知晓那夜,文徵明和友人们燃香,喝茶,饮酒,谈笑,到院中散步,之后又回到风檐下烹茶聊天。

人要有闲心,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的闲趣。文徵明之前四百余年,苏轼也曾中庭步月——有趣的人总是灵犀相通的,文徵明在画上写道:“东坡云:何夕无月,何处无竹柏影,但无我辈闲适耳。”

这样的闲适,也体现在观物写生上。

图片

图片

明 陈淳 《观物之四季花卉图》

1544年,陈淳在生命最后一年,画成《四季花卉图》,图中写四季花卉十一种,每花之间自题五言诗两行。

文徵明对此大为欣赏,说陈淳是“青出于蓝”——陈淳是文徵明的弟子。

但在长寿这件事上,陈淳可没法“青出于蓝”,陈淳卒时,62岁,他卒后十五年,文徵明才以90高龄去世,那时候,董其昌6岁,虽然还小,但上帝视角的我们又一次知道了,一代大咖即将登场。

图片

明 董其昌 《苑西墨禅室画山水图卷》(局部)

1599年正月,45岁的董其昌画成《苑西墨禅室画山水图》,这卷意味着董其昌的艺术理念与绘画风格均已成熟的长卷,预示着中国绘画史上董其昌时代的全面开启。

此后三百年,董其昌的“南北宗论”牢牢地把控着中国画的方向,无人能取替他的地位,生前身后,董其昌影响了很多人,比如“四王”中的王时敏和王鉴。

图片

明 曾鲸 《王时敏小像 》

王时敏是名门子弟,25岁时,曾鲸曾为他画下一幅小像——曾鲸是明末清初的肖像画大家,字波臣,画史上因此也有了“波臣派”,画肖像的确很有一手,画中,面容俊秀的王时敏身着白衣,手持拂尘,盘膝端坐,极有气质。

图片

清 王时敏 《答菊图》

晚年的王时敏,仍然遵循着老师董其昌摹古的原则,揣摩董源、巨然、吴镇、黄公望等诸多前辈大家的笔意,与同样受过董其昌亲自传授,门第、身份、志趣、年龄都相仿的好友王鉴一起,撑起“清初四王”的半天边。

图片

清 王鉴 《溪色棹声图》

王鉴和王时敏一生最引以为豪的事,可能是他们挖掘了天才王翚(huī),组成战斗力超强的“四王”战团,但王翚的时代离现在还早,我们先回到董其昌的时代,见一见蓝瑛。

图片

图片

明 蓝瑛 《溪山秋色图》

图片

明 蓝瑛 《古木文禽图》

蓝瑛的名字,现在并不为人熟识,但其实他是“浙派”后期的代表画家、“武林派”的创始人。

蓝瑛大约小董其昌三十岁,年轻时由孙克弘引入松江文人圈,从此与董其昌渊源极深。他受董其昌影响,往上追溯宋元,一生摹古而自有面貌。他对色彩的感觉极其敏锐,许多人喜欢蓝瑛,就因他那种妍丽又不俗气的色彩。

1613年新秋,蓝瑛借鉴元代赵孟頫的构图和黄公望的笔法,画下《溪山秋色图》。60岁的董其昌在《溪山秋色图》上欣然留下两段题跋,自述与蓝瑛交往已十年。

是年,蓝瑛约莫三十岁,已收了一个后来极有名的弟子,陈洪绶——早慧的陈洪绶,10岁即拜入蓝瑛门下。

图片

明 陈洪绶 《杂画图册》之《黄流巨津图页》

陈洪绶就是陈老莲。据说他出生时,有道人持莲子到他家里,说“食此,得宁馨儿当如此莲”,故而他的小名便是莲子,后来这枚莲子长大了,长老了,成了老莲。陈老莲这名,比陈洪绶要出名——说起老莲,大概印象里便会升起许多怪诞的面孔,即使不是面孔,也颇怪诞,比如,你见过这样的黄河吗?——陈老莲会说,现在,你见到了。

他一生特立独行,从不畏惧什么,但,他也怕“亡国”。

1644年,明亡。

明朝的亡国,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,也埋下他们多年后交缠的伏线。不过当下,他们并不自知。

王鉴做了遗民。王时敏出城归顺。恽寿平和江韬奋起抵抗。陈洪绶哭泣狂呼,数年后剃发为僧。

抵抗、归顺、做遗民、出家为僧,这大抵就是当时普通人的选择吧。

明初出家为僧的人很多,因此有了画史上的“四僧”——弘仁,髡(kūn)残,八大,石涛。

明亡时,弘仁35岁,髡残33岁,八大19岁,石涛3岁。

图片

清 八大山人 《秋窗竹韵图》

明亡时19岁的王孙八大(朱耷),留给世人的印象最为鲜明,翻白眼的鱼,伶仃独立的鸟,都是他笔下的作品。《秋窗竹韵图》上,虎子式水注供养三朵灵芝,也颇为怪诞迷离,令人费解。

图片

清八大山人 花鸟图手卷(局部)

八大面对这翻天覆地的命运,他的反抗是笔墨,而弘仁,是刀子。

图片

清 弘仁 《天都峰图轴》

弘仁俗名江韬。他是明末秀才,明亡后,江韬立志抗清,在徽州参与战斗,徽州失守,江韬离歙(shè)赴闽,入武夷山为僧,法号弘仁。1656年,弘仁由闽返歙,从此每岁必游黄山,《天都峰图》便是他1660年游黄山所得。

图片

清 髡残 《苍翠凌天图》

弘仁绘《天都峰图》的同一年,48岁的髡残绘下《苍翠凌天图》。

髡残是法号,他本姓刘,髡残出家为僧不是因为抗清,而是……逃婚。与弘仁先抗清再做和尚的经历不同,他是先做和尚再抗清,抗清失败,他避难常德,受尽无数苦楚,倒也扎扎实实体验了一把名山大川的千奇百怪,因此他笔下山水,多瑰丽可观,相比弘仁干净克制的笔致,髡残可要繁复丰富多了。

也是在同一年,24岁的恽寿平与25岁的王翚结识于半园。

半园,是明遗民唐宇昭的园子,也是他的号。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,半园的书画雅集,曾抚慰过多少人的失落。与恽寿平同为清初六家的吴历,也曾在半园临摹元代画家王蒙的画,并结交画坛名手。多年后吴历带着对那段岁月的怀念与追忆,画下《为唐半园作山水图》。

图片

清 吴历《为唐半园作山水图》

唐宇昭是吴历的知己,也是恽寿平的知己。正是在半园,恽寿平开始潜心研究早已失传的没骨画法,并凭借着没骨画法,奋勇抵达有清一代花鸟画的最高峰。

图片

清 恽寿平 《锦石秋华图》

这个出身于毗(pí)陵忠臣世家的美少年,其实有颇传奇的一生。

1682年,50岁的恽寿平于太仓完成《锦石秋花图》,同一年,根据他少年旧事改编的《鹫(jiù)峰缘》在苏州开演,哄动一时。

《鹫峰缘》的编者,叫王抃(biàn),是王时敏的第五子。恽寿平客居太仓,就是住在王抃家里。此时王时敏已过世两年,而恽寿平,是王时敏一息尚存时最想见的人。

王时敏爱的,是恽寿平骨子里与生俱来的那种清澈。

图片

清 恽寿平 《刻露清秀图》

恽寿平与王时敏在病榻前的相见,是他们的第一面,也是最后一面。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,恽寿平耿耿于王时敏曾经出城归降,始终不肯与他相见,即使有王翚从中牵线也不成。

王翚是王时敏最钟爱的弟子,也是恽寿平最珍惜的挚友。

沈德潜甚至推断说,恽寿平放弃山水改画花鸟,便是为了成全王翚——这样的推断石破天惊,有别于“恽寿平山水画不过王翚所以改画花鸟”的常规说法,不过恽寿平待王翚,当真是披肝沥胆。

图片

清 王翚《艳雪亭夜集图》

1683年正月二十九日夜,恽寿平、王翚、杨晋共聚于唐于光(唐宇昭长子)家艳雪艳赏梅,王翚与杨晋合作《艳雪亭夜集图》,恽寿平旁观王翚作画,激赏之余,题写道:“秦夜秉烛对酒,观乌木王山人制图,撒墨如风雨,时子惠弹三弦,清歌绕梁,令人惊魂动魄,如此胜会,他时念此不易得也……”

八年后,王翚带着弟子杨晋,奉诏绘制《康熙南巡图》,又三年,《康熙南巡图》完工,王翚受到皇太子胤(yìn)礽(réng)召见,并赐他“山水清晖”四字,“清晖老人”的名头,就是这么来的。

图片

清 杨晋 《赤壁图》

杨晋是王翚的入室弟子,生于明亡的1644年,到了杨晋这一代,对国仇家恨,已没有太多执念。而比他只大几岁的石涛,显然也没有打算为大明尽忠守孝。

图片

清 石涛 《江干访友图》

这位本名朱若极的明王孙,于易代之际生在全州靖江王府,3岁亡国,4岁出家,让他时刻念叨着国仇家恨,实在也是有点难为。

成年后的石涛,对才华“货与帝王家”充满了幻想,康熙两次南巡,石涛都曾积极接驾,跪称“臣僧”,他还曾在京城呆了三年,可惜,始终未能获得康熙的青眼。

他尴尬的身份让他这一生充满了憋屈,就好象《江干访友图》里被卡在两棵树里的小人,进又进不得,退,又退不得。

图片

清 石涛 《淮扬洁秋图》

1705年夏末,扬州被洪水淹没,秋天,洪水退去,石涛写《淮扬洁秋图》以记其事,此时,自觉半生老风尘的石涛已在扬州停留了十年,他接受了自己尴尬的命运,也开始对国家命运有所思考。

画完《淮扬洁秋图》三年后,石涛病逝于扬州大涤堂。

石涛悄悄地走了。而此时的扬州,一群被称为“扬州八怪”的人物正舞得热闹非凡。

八怪,并不是确定的八个人,前后大约有十五人都被叫作“扬州八怪”,李鱓(shàn)、华嵒(yán)、罗聘、金农都曾名列其中。

图片

清 李鱓 《山水花鸟册页》(选页)

图片

清 华嵒 《自画像》

图片

清 罗聘 《青溪旧院图》

这些人都有才华,都未得到当朝者的青眼,有如金农画中的骏马,大都有着“何人一顾值千金”的不平。

图片

清 金农 《牵马图》

作《牵马图》这年,金农已75岁,那是1761年,乾隆二十六年,石涛在康熙盛世“空抱驰驱报主心”,金农在乾隆盛世也是如此。人生失意无南北,亦无先后。

金农,其实最擅长画的是梅花。

吴昌硕若与金农生同时,两个爱梅花的人,会否有惺惺相惜之意?

图片

清 吴昌硕 《十二洞天梅花册》(选页)1923年,吴昌硕为晚清词家朱祖谋画《十二洞天梅花图册》,他在画上写:“空山姑射(yè)仙,遗世而独立”,又写“世上已无干净土,更从何处托孤根”。

是年,吴昌硕80岁,他自号“苦铁道人梅知己”,一生酷爱梅花。

他与梅花的对语,就象900年前东坡与竹石的对吟,想来,都是彼此能懂得的。

图片

依据“无尽藏”特展的目录,将第一、第二、第三部分的画作按年代重新排序,作了简单串连,给看展一个小小参考,也算是文人画脉络的一个不完全的梳理吧。

图片

上下滑动查看全部目录△▽

作者:任淡如

本文为菊斋原创首发。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。

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